主题专栏
当前位置:主页 > 主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
学习园地 | 第六十六期:【奋斗百年路·永远跟党走|学论述、学问答、学简史】
作者:党建部发布日期:2021-07-12 17:14

编者按:集团公司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页“奋斗百年路·永远跟党走”栏目中,设置学论述、学问答、学简史模块,与广大党员一起逐篇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论述|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我们查处的那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

我经常讲,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党章要放在床头,经常对照检查,看看自己做到了没有?看看自己有没有违背初心的行为?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

【学论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从一九四七年五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一九四八年四月和五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和毛泽东同志先后抵达西柏坡,到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到十三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 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随着中国革命局势胜利发展,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面对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郑重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使全党同志保持高度警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了警钟,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

——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2002 年 12月6日),《胡锦涛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第 2-3 页

【学问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88.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国家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依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过往的人类政治实践中还从未有过。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这一伟大构想坚持从实际出发,照顾各方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符合港澳居民利益,符合港澳繁荣稳定实际需要,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符合全国人民共同意愿。“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维护了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一国两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已被历史证明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坚守“一国”之本,实现“两制”和谐相处,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制度,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学简史|《中国共产党简史》】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顺应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在雅加达亚峰会上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目标首次在党代会文件中得到体现和确认。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工作总体布局,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

大国关系总体上保持稳定和发展。2011年1月,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就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俄两国在2008年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中俄国界东段的边界问题,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国与欧盟2003年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后双方经贸合作迅猛发展,欧盟连续八年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2008年5月,胡锦涛访问日本,两国领导人共同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2012年9月,针对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和《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并通过常态化执法巡航等措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中国同周边国家实现高层互访和交流,推进区域合作进程。在中国推动下,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同东盟在2002年11月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和共同开发奠定了政治基础。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使世界上近1/3人口得到实惠。

中国通过多边舞台,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通过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推动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推动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从2009年开始,金砖国家领导人,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还积极参与安全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